话说蒙恬与玉漱成亲完婚之后,二人如胶似漆,形影不离。蒙恬每日除了去军营处理日常军务,其余时间皆与玉漱共度。图安王也不急于返回部落,而是打算在此地过年。
眼看着距过年仅余八日,军营亦无要事,蒙毅心中的牵挂却愈发澎湃。每天目睹兄嫂二人相敬如宾的甜蜜生活,蒙毅心如刀绞。
当日,蒙毅听闻蒙恬在书房,便寻了过来。入书房后,只见兄嫂二人正在对弈。蒙毅躬身行礼道:“见过大兄、嫂嫂。”蒙恬摆了摆手,玉漱则起身回礼道:“毅弟,快坐。”随即便吩咐侍女上茶。
蒙毅正踌躇该如何开口,兄嫂二人见他坐立难安,还是蒙恬先开口问道:“毅弟,你这是怎么了?”
蒙毅思索片刻,硬着头皮说道:“大兄,临近年关,我想回一趟沛县。”
蒙恬思索须臾,打趣道:“你有何要事?这年关将至,此去沛县少说也有七八日路程。这可是你我相认后的第一个年啊。况且你嫂嫂也在,一家人团聚岂不美哉?”
蒙毅焦急地说道:“大兄,正因年关将至,我才更要回沛县一趟。你们二人过年正好团聚,我的素素还在沛县等我呢!”
蒙恬开怀大笑,望向玉漱,笑着说道:“玉儿,你看我这弟弟,平日里稳重自持,又知礼节,没想到在感情上却如此洒脱。”
玉漱也娇笑道:“夫君,这正说明毅弟是个真性情的人呢。”
蒙毅看着这对恩爱夫妻,没好气地说:“大兄,此事我已告知于你,今日我便出发,在此提前祝你和嫂嫂新年万福。”
蒙毅说完,转身就准备离去。
蒙恬赶忙拦住他,说道:“毅弟,你莫急。我怎会拦着你?”说完,转头冲着门口喊道:“忠叔,忠叔。”
一位老管家应声走来,说道:“大少爷,有何吩咐?”
蒙恬介绍道:“忠叔,这是蒙毅。”又对蒙毅说:“毅弟,这是忠叔,他曾是父亲的副将。后来受伤了,父亲就将他留在府中。前些日子,他刚从咸阳过来。”
蒙毅拱手行礼:“忠叔。”
蒙忠急忙托住蒙毅的胳膊,说道:“使不得,小少爷。”他仔细打量着蒙毅,泪水在眼眶中打转,感慨道:“像,真像啊!和将军年轻时简直一模一样。当年小少爷离开府时,才十岁,如今都已长大成人了,将军若是泉下有知,定然会非常高兴的。”
蒙恬笑着说:“好了,忠叔,毅弟此番要去一趟山东,你从府里安排两个得力的人手随他一同前往。”
蒙忠惊讶地问道:“大少爷,小少爷这又要远行了?”
蒙恬答道:“他呀,已经定亲了,此次正是去将姑娘接过来。”
蒙忠嘿嘿笑道:“好好好。大少爷放心,我一定安排几个好手。”说罢,便走了出去。
蒙毅望着蒙恬,说道:“大兄,我带着英布、韩信就足矣。”
蒙恬轻轻摇头,感慨道:“韩信、英布二人皆有过人之处。韩信此子,于兵法谋略上独树一帜,将来必能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成为一代帅才。而英布,勇猛善战,武力超群,更能审时度势,将来必是威震一方的大将。你此去,短期内定然不会归来。故而,这二人我打算着重培养。”
蒙毅内心对蒙恬的识人之能钦佩不已:“不想大兄,竟有如此犀利的眼光。”赞叹道:“大兄真是慧眼识珠,令人佩服。”
蒙毅与兄嫂道别后,便去找蒙忠了。
蒙恬和玉漱相视一笑,又开始下起围棋来。
不多时,蒙忠已安排好四人,并对他们说道:“此去路途遥远,你们几人定要照顾好小少爷。”
众人齐声应道:“管家放心,我等必当尽心尽力。”
蒙忠见蒙毅走了过来,说道:“小少爷,护卫、马匹、行囊皆已安排妥当。”
蒙毅拱手说道:“有劳忠叔,有劳各位兄弟了。”
随即,蒙毅带领着身后的四个人径直朝着城外不远处的军营走去。他们一路骑行,很快就抵达了目的地——军营之外。蒙毅准备与韩信和英布交谈并交代一番。
此时此刻,营地之中热闹非凡,士兵们有的在训练,有的则在休息闲聊。
而在一片空旷的场地上,英布和韩信正全神贯注地切磋武艺。原来,英布发现韩信的武力水平相对较低,于是决定亲自出马,给他一些指导和建议。
只见两人手持兵器,你一招我一式,打得难解难分。他们身形敏捷,动作矫健,每一次攻击都充满力量感;而每一次防御也都显得游刃有余。周围围观的士兵们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,为这场精彩纷呈的比武助威呐喊。
就在两人激战正酣之时,忽然间,蒙毅走近前来。他们立刻察觉到有人到来,于是迅速收招停战,并双双躬身施礼,齐声喊道:"小将军!"
蒙毅见状,连忙伸手将两人扶起,脸上露出一丝佯装出来的嗔怒之色,责备道:"咱们都是自家兄弟,何必如此多礼呢?若你们再这般生疏客气,日后恐怕我再也不会认你们做兄弟了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