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千五百七十八章 那儿(1 / 1)

踏星 随散飘风 1384 字 9天前

时间来到十一月的上旬,

伦敦逐渐阴冷,清晨雾凇沆砀,让巡警们不得不穿上披风,在晨雾中巡逻。

在这样的氛围下,枪炮、病菌与钢铁走上正轨。

因为每日电讯报给陆时发的是专栏,只有一周一次的频率,所以,当曼彻斯特卫报已经开始刊载第十章的时候,每日电讯报才发出去一期。

可即便如此,陆时还是崭露头角。

不再只有小说读者,越来越多的上层人士开始讨论起了Lu这个名字。

……

白金汉宫。

维多利亚女王刚刚洗漱完毕,正在吃早茶,

门外传来轻快灵动的脚步声。

一名少女抢进房间,说:“外祖母,今天的曼彻斯特卫报来了,还有Lu的文章。”

女王呵呵一笑,

“好好,给我看看。我便用陆先生的文章来佐餐。”

这段时间,都是玛格丽塔陪女王用早餐的。

玛格丽塔快步走上前,把报纸递给女王,

女王看了看,发现只有一张,其它版面早就已经被摘出去了,

“这就是今天的吗?”

玛格丽塔点头,

“对。”

于是,女王眯眼阅读。

今天的主标题有点儿意思,辽阔的天空与偏斜的轴线,

副标题则直接得多,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粮食生产传播的速度不同?。

“嗯,有趣。”

女王认真研读。

她年岁大了,精力往往很难集中,做什么事都容易打瞌睡,

可不知道为什么,阅读陆时的文章时总能全神贯注,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轻好学的年纪。

当读完最后一段的时候,女王才惊觉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,

杯中的红茶都已经凉透了。

女王不由得击节赞赏:“写得真是好啊……”

说着,转向一旁的玛格丽塔,

“这个中国人确实神奇。”

玛格丽塔微笑,拿起一个空的瓷杯,重新倒上热茶。

她低声问:“外祖母,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的故事是真的吗?那真是一段传奇,比荷马史诗还要让人热血沸腾。”

玛格丽塔的眼中闪着向往的光。

女王不由得苦恼,

玛格丽塔什么都好,就是性子太野了,跟她那个母亲一样,总想成就一番大事。

不过,女王自己也没立场说人家,

从她继位起,英国就四处开战,掠夺来的财富成就了日不落的伟业,

没有人比女王性子更野。

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女王开始向守成的方向发展,再加上君主立宪制的不断深化,白金汉宫已经开始被边缘化,王室也逐渐沦为英联邦的吉祥物,

伦敦现在真正的政治核心在威斯敏斯特宫、白厅、唐宁街。

女王轻咳一声:“无论怎么看,那段西班牙的历史都应该是真的。”

玛格丽塔愣了愣,

“您知道?”

女王的脸上露出笑容,

“不,我的历史学虽然不错,但陆先生写的文章中细节太多,我又怎么可能知道得那么清楚?我认为那段历史是真的,是因为……呵呵……你觉得英国对外战争的时候是怎么做的?”

女王用最慈祥的语气说出了最铁血的话。

玛格丽塔露出崇拜的表情,

但很快,她回过神,

“外祖母刚才说陆先生的文章中有很多细节,您说他一个中国人是怎么弄清西班牙的历史的?”

女王摇头,

“我也不知道。”

神秘的中国人……

玛格丽塔默默叹了口气,思绪逐渐飘远,

陆先生真是一个谦谨的人,博闻强识、才华过人,却在外祖母抛出橄榄枝让他做王室的家庭教师时直言拒绝,似乎对名利毫无想法,

而且,从他那天在沙龙的表现不难看出,他并不是没有手腕,

这样的人,为什么甘愿隐于乡野?

玛格丽塔想着心事,无意识地盯着桌上的报纸,双眼慢慢失去焦点。

女王清了清嗓子,

“丫头,给我倒一杯茶。”

玛格丽塔因为发呆,没有听见。

女王提高了音量:“丫头,给我倒一杯茶!”

……

“给我倒一杯茶。”

远在瑞典,哥德堡大学的一间办公室里,鲁道夫·契伦正指使别人帮自己倒茶。

结果,旁边的同事吐槽:“鲁道夫,你读报纸读傻了吧?我又不是你媳妇儿。”

契伦这才想起自己不在家中。

他尴尬地摸摸鼻子,说:“你们看没看曼彻斯特卫报?不得不说,英国也不全是野蛮人,有那么几个有水平的。”

同事好奇,

“你不是一直以保守派自居的吗?为什么读曼彻斯特卫报?”

契伦更尴尬了。

事实上,他一直把自由派的报纸当厕所读物,有屎就读,没屎就不读,

所以,能读到枪炮、病菌与钢铁纯属偶然。

可就是那么一次,让他完完全全地读了进去,读完前四章的同时蹲了整整三个小时的坑,起来的时候下半身都是麻的,差点儿倒进坑里。

这之后他就拍了一份电报给伦敦的朋友,让朋友定期寄送报纸。

同事好奇道:“有不错的文章?”

契伦点了点头,

他是拉采尔的信徒,认为政治与地缘高度绑定,或者干脆就是一种国家固有的空间现象,

因此,在他眼中,国家等同于国土、版图,是一种具有特征的具体地域。

这也是契伦成为保守派的原因。

可惜的是,他的理论没有基础依据,被很多社会学学者批为空中楼阁。

但枪炮、病菌与钢铁用一个个严谨的论证给足了依据,让契伦的那些想法不再是空想,有了落地的可能。

就比如现在已经连载的部分,

其中提到了文明起源的两个重要前提:

一、有大型可驯化的动物,可以提供奶、肉、皮毛,甚至交通和军事;

二、有可栽培的农作物,可以提供稳定的食物。

这两者无疑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。

尽管契伦将来想把自己的学说命名为地缘政治学,是典型的的社会学科,

但他认为,枪炮、病菌与钢铁中提到的那些有关地理、生态的自然科学的内容,才是政治的基础。

契伦合上报纸,心中有一种情绪在酝酿,

他忽然说道:“不行,我得去一趟伦敦。”

同事们听得一呆。

有人问道:“鲁道夫,你不会真的准备去投敌吧?”

契伦曾经受到过伦敦大学联盟的多所大学邀请,让他去英国做政治研究并且授课,

这也是同事们用“投敌”这一说法来开玩笑的原因。

契伦摇了摇头,

“我只是觉得我的未来在伦敦……不行,我得给萧拍一封电报。”

同事们面面相觑,

未来在伦敦?

这话跟投敌有什么不同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