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清新闻
自从1840年以来,大清的上层一直在进行排外宣传,用各种手段丑化洋人,说什么洋人吃人啊,过年过节煮小孩来吃啊,必须要喝中国的茶否则大便不通畅不出数日必死啊,没有科学知识的中国人一直都信这些谣言,连林则徐这样的大臣都以为洋人的腿是弯不了的,也不想想要是这样的话洋人怎么走路。
要化解华洋之间的仇恨,必须澄清这些误会,才能让国人认可国家之间平等的地位。要将这些言论广为流传则必须发展报业。现在的电讯报中文版只在上海等有租界的地方发行,否则轻易地就因言获罪被官府连人带货给拿了,现在才是将报业拓展的时机。
办报自由仍然未到时机,因为司法制度尚未建立,言论自由容易导致谣言满天飞,到时候还是得用强力手段平息,还不如先垄断报业,主导舆论。用《电讯报》的名头当然不行,这是洋人的报纸,让洋人的报纸主导舆论怎么也说不过去。于是,唐宁给大清筹划等几个亲信在身边。
《大清新闻》的创刊号就全文刊登了中英、中法北京条约,并花巨大篇幅解释了为什么中外平等,为什么要鼓励中外贸易,为什么要约定关税,为什么割让广东新安县的九龙半岛给英国,为什么允许洋人传教,为什么允许洋人聘用华工,为什么洋人在中国犯罪交给该国领事处理。
在解释中外平等方面《大清新闻》可谓煞费苦心,全彩印了一份世界地图,让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我大清在世界版图中的大小,咱大清确实够大,但也不是最大,俄国比咱大,大英帝国及其殖民地比咱大,美国、巴西、澳洲的大小与我大清差不多。老百姓最关心粮食问题,那么有必要告诉他们,按可耕种的土地排名,我大清要排在美国、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印度之后,这也是为什么我大清人口全球称冠,印度次之,而美国人是绝对不愁没饭吃的,他们拥有全球则击节赞叹“此雄文也”,大清新闻报这篇不符合此时中国人阅读习惯的“社论”得到这样的评价很不容易了。当然也有儒生嗤之以鼻,看不下去。这篇文用大白话写成,有些地方白一点,有些地方又刻意文言一点,甚至前白后文,很多词语都比较罕见,因为唐宁很少写中文的东西,所以更难把握大清臣民的阅读习惯。很多中国人看到这里已经不忍直视了,后面还有很多料呢。接下来是阐述为什么要鼓励中外贸易。